“完善的培养机制、美好的成长环境、广阔的发展前景……企业为我们搭建了舞台,我会在这里扎根,并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学以致用,为矿井发展助力。”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的博士李玉麟,入职山东能源枣矿集团高庄煤业3个月来,跑井下调研、到头面问需、盯现场生产,已然开启对“矿井如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从“象牙塔”到煤矿,李玉麟的梦想就是将自己所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他认为这一切将会在高煤实现,这种坚定和信心则来自该公司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近年来,高庄煤业始终坚持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大力推动“31789”工程走深、走细、走实,创新“选、育、用”全链条工作机制,以更有效的工作、更完善的制度、更广阔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培育人才、激励人才、用活人才,持续为矿井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完善内部管理,厘清人才结构层次,吸引并留住人才,形成才聚发展之势。面对企业发展现状,该公司聚焦人才需求、引才聚智,招录“新学生”、引进“高精尖”、培养“土专家”,为矿井发展注入新活力。
他们采用吸收引进优秀人才和自我培养专技人才的双向机制,一边招聘主体专业毕业的优秀大学生,一边鼓励各业务科室深入基层发现、挖掘专业技术人才。
同时,他们优化人力资源市场流动、约束激励、内部竞争三大机制,柔性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并给予大力支持;增设90后全日制大学生员工专编岗;实施“公开选聘+竞争上岗”,让员工深刻体会到企业重视、爱惜人才的决心,形成“体制顺、机制活、人才聚”的良好局面。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实力。近几年该公司持续招聘引进的高校毕业生,成为矿井发展的“战略预备队”。如何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实干长才干,历练出人才。
该公司为他们“量身定做”成长计划,见习期实施轮岗交流,针对专业特点,将他们分配至适合岗位,在生产一线和复杂环境中练就基本功、学到真本领。采取感知、熟悉、实操、提升渐进式阶段培养,明确各阶段成长任务,严格落实考核制度,提升培养质量。
“在祝师傅的带领下,我逐步熟悉矿井环境,井下每一处都有着新奇的知识在等着我。虽然在校期间也有过实习经历,但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师傅的指点让我有了更大的成长和提升。”今年新入职,正在通风防尘科轮岗见习的大学生员工谭亮感悟颇深。
“以师带徒”是该公司人才接续培养、传帮带新的重要举措。对新入职大学生员工,该公司实施双导师培养机制,邀请主要业务科室负责人作为他职业生涯的领路人,为其授课、每月定期交流,帮助其快速成长成才。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想作为、会作为、能作为的热情?这是该公司领导班子一直思考的问题。使用是培养人才最好的方式。
“大胆培养使用年轻干部,完善、用好后备人才库,积极发现和选拔在实际工作中勇于担当,具有创新意识、有执行力和潜力的年轻干部”。这是该公司的“人才经”。
他们创新实施“双向挂职锻炼”机制,优秀年轻干部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内部、跨单位或跨部门之间进行横向或纵向岗位轮换,接受不同岗位锻炼,打造一专多能、业务全面的复合型人才。今年以来,先后有20名年轻干部进行了双向交流,开启了各自技能升级之旅。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把智能装备工程师培养和大学生“琢玉工程”融合对接,将大学生员工纳入智能装备工程师通道,在实践、创新中发现、培养人才,激励干事创业热情。为此,他们创建微信交流平台,进行“每日一题”分享,开设“智能大讲堂”,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互学互鉴、共同提升。截至目前,已分享知识点1600余条,举办了20余场大讲堂活动。
改造工作面撤面支护平台,改进电缆压号机工艺,优化高防挪移工序……28项自主改善和合理化建议,正是智能装备工程师们交上的素质提升答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庄煤业将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创建平台、创新机制、创优环境,孵化人才变量、释放人才活力,开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