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广西的高速公路还很少,自驾车不多,更不要说高铁了,人们基本都是到车站坐大巴车或者卧铺车出行。这些大巴车或者卧铺车司机到了饭点,基本都会停靠在一处地方休息,让乘客也下来活动一下,上个卫生间,或者吃个饭之类。
这也算是一个过路车辆的定点休息点吧,和现在的高速路的休息服务区一个性质。通常来说,司机和这些饭馆都是有利益关系的,所以,一下车,他们都进了里间吃饭,乘客就自由选择了,可吃可不吃。
威记那时候穷,加上那时候的路都坑坑洼洼的让威记晕车,哪里敢吃东西?自然是不吃的,下车转转呼吸新鲜空气。休息点通常不大,但一定会有几家饭馆,几家修车的店,加油站等等。
而修车的店一定会在电线杆或者门头上挂着招牌,上书或丑或帅或苍劲有力或歪歪扭扭的几个大字:陆川风炮补胎。
威记可以说坐车走遍了广西,北到全州,南至北海,东下梧州,西达河池百色,很多休息点都停留过,无一例外,是这样的汽车修理铺,无论大小,干净,或是油污黑漆漆的,简陋的铺面或者是装修讲究精致的修理铺,门头上的那六个“陆川风炮补胎”大字永远亮眼。
那时候不知道“陆川风炮补胎”有多牛,只是让威记记住了陆川。后来才知道,“陆川风炮补胎”是一块经典招牌,它补胎效率高,速度快,补胎质量好,价钱合适,见证了并折射出陆川汽车运输业的辉煌。
20世纪80年代陆川汽车运输业开始快速发展,当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随处可见陆川货运汽车的身影。20世纪90年代,汽车运输业达到最辉煌的时期,该县人均拥有货车量曾居全国各县市之首。
以前很奇怪,陆川又不产汽车,为什么会有那么发达的汽车运输业?原来是因为陆川地处交通线上,并且矿产丰富。路好货又多,自然就发展起来了。
这个“风炮补胎”可是陆川人首创。因为货车轮胎大又重,徒手用扳手卸肯定是不行的,据说是陆川的修车师傅根据开采石头的风钻改进而成,它主要针对的是那些跑运输的大车的轮胎拆卸安装。
威记那时候就见修车师傅扛起那只“风炮”对着轮胎螺丝“突突突”几下,一会又“突突突”几下,就装换好了。看似简单,可是了解之后才知道,这是一个技术活。也是相当不容易啊。
如今自驾车的增多,路况的变好,高速路的发达和高铁的运营,威记都很久没听到那几声“突突突”了,回想起来都是很久远的记忆了。
那些威记曾经走过的路现在应该也很少有人走了吧?谁不是想快而走高速路的呢?也不知道那些铺面现在怎么样了。估计还是很多的吧?因为大车有时候都高速路,有时候更喜欢走这些二级路或者乡村路。
这就不知道了。反正“陆川风炮补胎”伴随的是威记刚出来时候的一段颠簸和流离的漂泊搬砖生涯,青涩,可是又充满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