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7月4日,随着第八届湖北省楚剧艺术节在孝感开展,9台大戏、8出小戏、11出折子戏在孝感市文化中心大剧院、孝感大礼堂、云梦剧院及安陆剧院轮番上演。详情如下:
故事发生于抗日战争时期,大别山地区楚剧名角“七岁红”带领的戏班,在动荡战乱中屈辱求生。为加强抗战文艺宣传,新四军第五师首长委派梁若谷同志组建抗战楚剧队,梁若谷出面邀请“七岁红”出山,但遭到婉拒。在血与火的斗争中,在以梁若谷为代表的人的感召下,“七岁红”明白了“家国”二字的真正含义,他终于走出了自己固守的精神壁垒,脱下戏服穿上军装,在革命和部队的大熔炉里,淬变成为坚定的革命战士。
湖北省实验楚剧团、孝感楚剧演艺有限公司、孝感楚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原孝感楚剧团),历史悠久,创建于1950年。剧团现有演职人员62人,其中拥有副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1人,省级楚剧传承人1人,市级楚剧传承人2人,青年演员40名。剧团多年来承担着继承和发扬楚剧艺术的重任,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关怀下,不断创新楚剧艺术,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楚剧艺术人才,打造了一批艺术精品工程。曾为、朱德等演出过传统楚剧《赶会》、《拦马》,多次被省文化厅授予“红旗剧团”和“五好剧团”称号。
2019年应中央电视台邀请,进京录制了折子戏《夜梦冠戴》、《绣鞋案》楚剧片段,央视戏曲频道《一鸣惊人》栏目滚动播放,受到了现场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肯定。日常排演经典传统戏及观众喜爱剧目有《打金枝》、《珍珠塔》、《巡按审子》、《皇帝与乞丐》《狸猫换太子》、《萧湘夜雨》、《恩仇记》、《绣鞋案》、《卷席筒》等四十余台;综艺节目十余台。
近年来,剧团领导班子始终不忘初心,坚持文化自信,不断创新,克难奋进,不断探索新时期办团思路,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在市场中求生存,艺术上求发展;目前团队整体艺术水平和综合实力已跃入全省艺术院团先进行列。
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隶属于湖北省演艺集团,是湖北地方戏曲代表性国有戏曲团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楚剧、黄梅戏”项目责任保护单位、汉剧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责任保护单位。剧院拥有楚剧、汉剧、黄梅戏三大地方戏曲剧种,下设楚剧团(全国地方戏创作演出重点院团)、楚剧青年团、汉剧团、黄梅戏剧团、黄鹤戏楼、舞美工程部、湖北戏曲艺术中心、永芳古戏院等多个演出经营实体。
剧院现有员工360人,其中在职员工173人,离退休187人。在职员工中,正高级专业艺术职称25人,副高级55人,中级63人,初级19人。
剧院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荣获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奖”1人、中国戏剧“梅花奖”4人、“文华表演奖”3人、“文华作曲奖”1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3人、省级10人。
上世纪50年代至今,剧院先后创作、改编、整理、移植演出剧目300余台。其中楚剧《葛麻》《刘介梅》《追报表》、黄梅戏《妹娃要过河》拍摄为戏曲电影,在全国放映;黄梅戏《妹娃要过河》获文化部“文华优秀剧目奖”,楚剧《一瓶茅台》《娘娘千岁》《大别山人》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楚剧《大别山人》(2009—2011年度)、黄梅戏《妹娃要过河》(2011—2012年度)入选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年度资助剧目”;楚剧《思情记》《悠悠柳叶河》《东方税官》《儿孙梦》《站花墙》《辛亥人家》《英雄结》《犟妈》《大哥大嫂》,汉剧《弹吉它的姑娘》《求骗记》《猎猎楚魂》《美女涅槃记》《但愿人长久》,黄梅戏《英子》《月圆中秋》《梁山伯与祝英台》《党的女儿》《罗帕记》《舞衣裳》等大批创作剧目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剧院两次被中宣部、文化部等14部委授予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称号,连续十五次荣获“湖北省百团上山下乡先进单位”和“全省示范院团”荣誉称号,多次应邀赴港台、东南亚及欧美等地演出,深受海内外观众的欢迎和赞誉。
7月3日,庆祝孝感建市30周年文艺汇演首场:孝感电信特邀武汉电信艺术团精彩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