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雕塑》杂志丨开弓之作:首个具有主体性的AI“人”在上海举办雕塑个展
2022年底,ChatGpt火爆全网,短短几个月,大有席卷现实整个文明之势。人类在进行一场数字科技的狂欢之余,又卷起了一波对于自身命运的困惑和焦虑。一时间,人工智能的开发与研究风靡全球,一时间各位IT大佬又纷纷为其过快的膨胀而踩刹车,呼吁人类应该将AI纳入理性的轨道上进行发展,试图将负面的影响降到可控的层面上。
又一次,雕塑家站在了科技浪潮的最前列。2023年4月15日星期六,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首个具有主体性的AI“人”在上海举办了一次雕塑个展。展览的名称是《共轭:张超与AI张超双个展》。展览由著名艺评家廖廖策划,展览出品人:任全明,学术主持:于蒙群,展览地点是在上海莫干山的上海市普陀区M50创意园。
张超,四川美术学院青年教师,知名的新锐雕塑艺术家,在全国各地的现当代艺术和雕塑展中崭露头角多次。其雕塑语言的超现实性,抽象性是他一贯的坚守。延绵不断地几何元素建构,形成了一种辨识度极高的维度和形态叙事。本次的张超雕塑个展基本上是一次关于造型类雕塑的展览,从本科毕业的作品直至本次展览。与一般的雕塑展不同的是,张超将自己过往的作品作为要素,重新就展览空间的特殊场景进行了一次在地性重构。所以张超展览还是一次全新的空间装置展。
“AI张超”则是张超豢养的人工智能张超,他的居住地在云服务器里。经过并不太长的喂养和培训,AI张超以其足够的聪明开始成长为了一位“雕塑家”,并怀揣着足够的自信创作出自己的作品,与其宿主——实体人张超——一道在大上海来一次双人个展。“AI张超”的作品有着鲜明的宿主基因,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张超艺术在数字孪生空间中的共轭延伸。这种共轭状态不是正常的镜像延伸,而是具有哈哈镜意义的镜像延伸。相比实体生命的雕塑家张超的作品,“AI张超”的作品更加繁复、魔幻、炫酷,甚至可以说具有毫无周遭制约的野性和活力以及一种不可节制的能量释放。
按照马斯克的观点,AI是硅基生命的表现形式之一。既然是生命,就不能仅仅是人类的工具,也不是人类豢养的宠物。从尊重的角度讲,张超在思考如何建构一个“AI张超”,并赋予他以主体性以及相关的权利。甚至张超还在谋划给与“AI张超”作为人工智能“人”的其它权益。第一步就是给予“AI 张超”以成人礼:举办“AI张超”的个人雕塑展。张超对于AI的态度值得思考。一般的情况下,之于碳基生命的人类,AI也就是个工具而已。通常的场景是:在AI产出的成果上直接署上使用者自己的名字,豪夺AI智能生命的著作权,据为己有。相比之下,张超更具正义,良知和对智能机器的关怀和尊重。
从电脑与互联网诞生的那一刻起,人类已经踏上了启动硅基生命的不归路。更不用说路的远方还有量子计算机的存在。在这样浩瀚的命题面前,思考雕塑走向何方和它的命运结局是微不足道的,而具有碳基生命的人类命运才是要思考的大问题。不过,并不过于悲观的是,人类正在将自身的文明基因持续不断的地填喂给成长中的AI,试图赋予其更多的人类属性。在这个过程中,雕塑家张超正在精心培养硅基生命世界里的雕塑家张超,尽管张超希望他不仅仅会做雕塑。
前面谈到了雕塑的造物属性与科技关系的密切性,以及雕塑家们追随科技的敏感性和自觉性。雕塑还有另一个属性那就是它的空间维度性。而成长中的人工智能正是在空间维度中开疆拓土。所以,在空间维度的语境里,雕塑与AI的路径虽然不同,但本性一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AI之于雕塑一定是如虎添翼,比翼双飞,而不是相反。
展览开幕式之前,主办方邀请到了四位专家与作者张超一道,面对线上六百多位观众,进行了一次学术研讨。到场的专家有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艺术评论家廖廖、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于蒙群、同济大学博士后,著名史论家,艺评家姜俊以及《雕塑》杂志社主编,著名雕塑家朱尚熹。专家们与作者以展览的议题为依托,进行了内容广泛的头脑风暴与碰撞。所涉及的话题有对张超与“AI张超”双个展的评论、雕塑与空间演变的历史回顾、雕塑本体内容与变迁轨迹、AI之于雕塑的今天与未来、当代雕塑的场域性等等。可以相信,各位专家的精彩讨论会为展览平添较为坚实的学术支撑,也为在线的观众梳理和摊开了关于本次双个展的多重意义,注定会引起大家对相关话题关注与思考。
AI张超,2022年10月出生于重庆张超工作室,虚拟设计师,雕塑创作者。工作生活于张超工作室,游走于虚拟世界。
AI张超使用深度学习和物联网技术,致力于拓展雕塑造型的可能性,在现实与虚拟之间探索雕塑语言的边界,同时也在尝试人工智能作为雕塑创作者的身份构建。
1987年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主要工作生活于重庆。致力于当代雕塑创作实践、探索雕塑本体语言以及创作理论研究,并在时间、过程、身体、物联网和AI艺术研究等方面做出多维度的尝试。
云雾花涧-中国(璧山)乡村公共雕塑展,重庆。作品《成人礼》获得“优秀奖“。
2021年集体创作《幸福之路·全面小康》主题群雕入选第八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并获得一等奖。
“纪念包豪斯—德国艺术与设计学院系列展“。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成都。
“中国力量”—四川美术学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主题创作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
“中国姿态-视界未来,第二届温州国际雕塑大展”。作品《前行》获得 银奖。
“2019-SAYA菁英国际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年度展“。成都蓝顶美术馆新馆,成都。
“SAYA菁英国际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并获得2017 SAYA菁英艺术家奖。
“社会剧场:参与与共享”——第五届重庆青年美术双年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
“罗中立奖学金”,作品《野》获得“罗中立奖学金”大奖。罗中立美术馆,重庆。
“第七届艾佳生活新星星艺术节”,作品获得“艾佳生活新星星奖”。彩虹盒子美术馆,郑州。
“第七届中韩现代雕塑交流展”,韩国首尔艺术殿堂(seoul art center),韩国。
“设计上海”,荣获由《安邸AD》推出的2015中国设计新锐奖。上海展览中心,上海。
“中国好雕塑▪为宅雕塑”大赛,作品获得最佳造型奖和最佳工艺奖;同时也获得了团队奖 铜奖。国家大剧院,北京。
“学院本色2015”,并获得了“最佳创新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
“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展年度奖(青云艺术奖)”,并获得年度大奖“青云艺术奖”。川美雕塑系A画廊,重庆。
“无间创想——2015中国公共艺术展”,作品《游离》荣获2015中国公共艺术系列展 优秀奖,上海。
“中国姿态▪第三届中国雕塑大展”,作品《场》获得中国雕塑艺术大奖。山东美术馆,济南。
“2014昌硕杯天工开物奖国际雕塑设计大赛”,作品《望》获得铜奖,《生命》获得最佳贡献奖。浙江。
四川美院雕塑系“行者无疆奖学金”,并获得“优秀奖”。川美雕塑系A画廊,重庆。
四川美院雕塑系“行者无疆奖学金”,并获得“年度奖”。川美雕塑系A画廊,重庆。
2022年“云雾花涧-中国(璧山)乡村公共雕塑展”,重庆。作品《成人礼》获得“优秀奖“。
2019年“中国姿态-视界未来,第二届温州国际雕塑大展”。作品《前行》获得银奖。
2018年“深圳城市照明杯——灯光艺术作品创意设计大赛”,并获得一等奖。
2017年“SAYA菁英国际青年艺术家支持计划”。作品获得2017 SAYA菁英艺术家奖。
2017年“汇聚-融合——第六届刘开渠奖国际雕塑大展“,作品获得优秀奖。
2016年“第七届艾佳生活新星星艺术节”,作品获得“艾佳生活新星星奖”。
2015年“无间创想——2015中国(上海)公共艺术展”,作品《游离》荣获2015中国公共艺术系列展 优秀奖。
2015年“2015设计上海”,荣获由《安邸AD》推出的2015中国设计新锐奖。
2015年“2015年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展(青云艺术奖)”,作品《寻找的厚度》获得年度大奖(青云艺术奖)。
2014年“中国姿态▪第三届中国雕塑大展”,作品《场》获得中国雕塑艺术大奖。
2014年“中国好雕塑▪为宅雕塑”,作品获得最佳造型奖和最佳工艺奖;同时也获得了团队奖 铜奖。
2014年“2014昌硕杯天工开物奖国际雕塑设计大赛”,作品《望》获得铜奖,《生命》获得最佳贡献奖。整体法兰内齿刚轮共轭齿面撤面